一、硬件调整
1,传感器安装与对齐
确保标签纸穿过U型槽中心,传感器光轴与标签平面垂直,避免角度偏差影响检测精度
调整传感器高度,使其对准标签间隙(透明间隙标签)或黑标区域(黑标标签),叉形深度为42 mm,槽型宽度为3 mm
使用固定螺丝锁定传感器位置,防止松动。
2,导纸器调整
确保标签纸居中,导纸器紧贴标签两侧,避免走纸偏移导致检测失败
二、校准与灵敏度设置
1,全自动校准
将标签送入传感器检测区域,按住传感器上的“SET”键不放,持续3秒,传感器会自动记录当前透光率或反射率作为基准值,完成灵敏度设定(绿色指示灯亮表示成功)
2,两点校准(适用于复杂标签)
步骤1:在无标签遮挡时按住“SET”键3秒,记录第一个基准值。
步骤2:将标签放置在检测区域,再次按住“SET”键3秒,记录第二个基准值。传感器会根据两个值的差异触发电平变化
3,手动灵敏度调整
通过“+”“-”按钮增减灵敏度值:
间隙标签:降低灵敏度,避免误检透明间隙;
黑标标签:提高灵敏度以增强反射差异识别
三、IO-Link功能设置(仅WFS3-40N115支持)
1,连接IO-Link通讯接口,通过上位机软件(如SICK SOPAS-ET)进行参数配置:
设置开关类型(明通/暗通)、响应时间(50 μs)、输出模式(NPN/PNP)等。
支持动态调整灵敏度阈值,适应不同标签材质或环境光干扰。
2,示教功能程序:
通过电缆或按钮触发动态示教模式,自动优化检测参数
四、开关类型与输出配置
1,开关类型
支持“明/暗切换”模式:
明通:检测到标签遮挡时输出高电平;
暗通:无遮挡时输出高电平
2,输出信号
NPN输出(默认):高电平为电源电压(UV),低电平≤2 V
最大输出电流100 mA,响应时间50 μs,适用于高速标签检测
五、常见问题与维护
1,传感器无法检测标签
检查标签是否完全穿过U型槽,光路是否被灰尘遮挡(需用酒精清洁传感器窗口)
确认标签类型与传感器模式匹配(如黑标标签需选择反射式模式)
2,输出信号异常
检查供电电压(10-30 V DC)和接线是否正确(4针M8插头:1=+24V,2=Teach,3=GND,4=输出Q)
若指示灯异常(红色报警灯常亮),需重新校准或检查电源稳定性
3,维护建议
定期清洁U型槽内部,避免纸屑或胶水残留影响透光率
更换标签类型后必须重新校准,并通过测试页验证定位精度
六、配件与兼容性
1,推荐配件:M8插头(订货号6037323)、安装支架(BEF-RMC-D12)
2,兼容标签规格:最小检测间隔2 mm,标签厚度需≤1 mm(具体取决于材质)